观博律师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来源: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 发布时间: 1075天前 | 16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有关问题作出以下解释。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涉及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的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第二条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包括:
  (一)履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其交付的其他技术开发任务;
  (二)离职后一年内继续从事与其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岗位职责或者交付的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与其职工就职工在职期间或者离职以后所完成的技术成果的权益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约定确认。


  第三条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未公开的技术信息和资料等。

  第四条 民法典第八百四十七条第二款所称“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职工在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对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交纳使用费的;
  (二)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第五条 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