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律师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来源: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 发布时间: 1076天前 | 700 次浏览 | 分享到:

  属于前款所称擅自进行经营性活动的情形,权利人请求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将扣除合理成本之后的收益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业主共同决定的其他用途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行为人对成本的支出及其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五条 业主或者其他行为人违反法律、法规、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管理规约,或者违反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定,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的其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损害房屋承重结构,损害或者违章使用电力、燃气、消防设施,在建筑物内放置危险、放射性物品等危及建筑物安全或者妨碍建筑物正常使用;
  (二)违反规定破坏、改变建筑物外墙面的形状、颜色等损害建筑物外观;
  (三)违反规定进行房屋装饰装修;
  (四)违章加建、改建,侵占、挖掘公共通道、道路、场地或者其他共有部分。



  第十六条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涉及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物业使用人的,参照本解释处理。
  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物业使用人,根据法律、法规、管理规约、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定,以及其与业主的约定,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第十七条 本解释所称建设单位,包括包销期满,按照包销合同约定的包销价格购买尚未销售的物业后,以自己名义对外销售的包销人。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案件中,涉及有关物权归属争议的,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第十九条 本解释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因物权法施行后实施的行为引起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解释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解释。